生承世业霅溪上,制笔特与常人殊。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笔工沈秀荣

生承世业霅溪上,制笔特与常人殊。的意思及出处

唐·陆龟蒙

生承世业霅溪上,制笔特与常人殊。

毫管精匀霜雪莹,端溪歙砚共风姿。

秘阁名公争见爱,广陵从事每相诒。

兴来洒墨何妨醉,自笑狂吟似野狐。

作者简介

陆龟蒙,唐代文学家、农学家、诗人,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未仕,隐居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镇),常乘一叶小舟,往来于太湖之上,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他的诗文作品颇丰,尤其擅长小品文写作,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农学家,著有《耒耜经》一书,详细记述了江东犁的具体结构和尺寸,为后世农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译文

沈秀荣出生在霅溪边,世代以制笔为业,他制作的笔与常人制作的截然不同,笔管精致均匀,笔毫如雪般洁白晶莹,与端溪的砚台、歙州的砚石相映成趣,风采非凡,朝廷秘阁中的名公贵族都争相喜爱他的笔,广陵的官员们也时常向他索取,每当兴起挥毫泼墨时,不妨畅饮至醉,我自嘲自己的狂吟就像野狐一样无拘无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笔工沈秀荣世代传承的制笔技艺,以及他制作的笔的独特之处,诗中通过赞美沈秀荣的制笔技艺,展现了其笔的高贵品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沈秀荣制笔技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在挥毫泼墨时的豪情逸兴。

赏析

这首诗以笔工沈秀荣为题,通过描绘其制笔技艺和笔的品质,展现了晚唐时期制笔业的繁荣和技艺的高超,诗中“毫管精匀霜雪莹”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沈秀荣制作的笔的精美和洁白,与端溪砚、歙砚相映成趣,更显得风采非凡,诗人通过“秘阁名公争见爱,广陵从事每相诒”等句,展现了沈秀荣的笔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最后两句“兴来洒墨何妨醉,自笑狂吟似野狐”则表达了诗人在挥毫泼墨时的豪情逸兴和自嘲之意,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陆龟蒙对制笔业的关注和兴趣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陆龟蒙对文具尤其是笔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识,他通过这首诗赞美了笔工沈秀荣的制笔技艺和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事业仍然繁荣发展,制笔业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首诗正是对这一时期制笔业繁荣景象的生动写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