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处士山居
唐·温庭筠
水石为居竹为邻,野翁来往不逢人。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牵联为生书姓名,字业不随陵谷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他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以词著称,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诗作也颇受赞誉,风格清丽,意境深远,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晚年更是潦倒落魄。
译文
水石环绕作为居所,竹林为邻,山野老翁往来其间却难得遇见他人。
闲静的柴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深深的柳荫掩映着读书堂。
清幽的光影在白日里映照,清辉洒落在衣裳上。
(以书写姓名来维系生计,但书写的文字与事业不会随着陵谷的变迁而改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李处士山居的清幽环境,以及他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的高洁品质,诗中通过“水石为居”、“深柳读书堂”等意象,展现了山居的宁静与雅致,而“牵联为生书姓名,字业不随陵谷变”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处士学问与人格的赞美,认为他的文字与事业将永载史册,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李处士山居的幽静与雅致,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处士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中“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两句,尤为传神,既写出了山居的幽静,又暗示了李处士的淡泊名利、专心学问,而“牵联为生书姓名,字业不随陵谷变”则更是点睛之笔,将李处士的学问与人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温庭筠在游历山水时,偶遇李处士的山居,有感而发所作,当时,温庭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而李处士的淡泊名利、专心学问的态度,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李处士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