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贫士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介特无门徒,室亦如垂罄。
晨夕无兼珍,肴案唯盐韭。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性嗜酒而家贫,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以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选取了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并稍作调整,使诗句更加连贯。“介特无门徒,室亦如垂罄”两句并非陶渊明某首诗的完整表述,而是根据其多首描述贫士生活的诗作风格综合创作而成。)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我性格孤傲,没有门徒追随,家中也如同空无一物的罄一般贫寒。
早晚没有珍贵的食物,餐桌上只有盐和韭菜。
我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每当有所领悟便满心欢喜。
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每次酿酒总是喝光,定要喝醉才罢休。
常常写文章来自我娱乐,以此表达我的志向。
忘却得失,以此度过一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渊明贫寒却高洁的生活状态,他性格独特,没有追随者,家中贫寒至极,饮食简单,他热爱读书,但不强求深入理解,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他嗜酒如命,尽管家境贫寒,但仍要喝得尽兴,他通过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忘却世俗的得失,以此度过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他虽身处贫寒之中,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他热爱读书,追求内心的满足;他嗜酒如命,却不为物质所累,他通过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展现了一种高洁的人格魅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辞官归隐,在归隐期间,他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贫贱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高洁人格的坚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