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友人论道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俗儒难与语,三复西来篇。
大道本无际,微言谁独贤。
空山无俗韵,流水有清弦。
欲问穷通理,还须问老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和庸俗的儒生难以交流,我反复研读着从西方传来的经典(此处可能暗指佛教经典或西方哲学思想),大道本来就没有边际,微妙的言辞谁又能说是绝对正确或贤明呢?空旷的山林中没有世俗的韵律,只有清澈的流水伴随着优雅的琴声,如果想要探寻人生的穷达之理,或许还需要向老僧禅师请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与庸俗儒生交流的无奈,以及对大道、真理的深刻追求,诗人通过对比空山流水与俗儒之言,强调了真正智慧与境界的超越性,并暗示了向禅学寻求人生真谛的意愿。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首句“俗儒难与语”直接点明了与庸俗儒生交流的困难,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学术界某些现象的不满。“三复西来篇”则暗示了诗人对西方思想(可能指佛教或更广泛的西方哲学)的深入研究,体现了其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中间两联通过自然景象(空山、流水)与人文景观(俗韵、清弦)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真正智慧与境界的超越性,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向禅学寻求人生真谛的意愿,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忧外患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不仅关注国家命运,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广泛涉猎各种思想体系,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试图从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和人生困惑的答案,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探索过程中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也反映了陆游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