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庐山
唐·钱起
匡庐秀出九江水,揽结天池翠几重。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阁瑶台互琦珙。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钱起诗名早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齐名,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
译文
庐山从九江水中挺拔而出,天池周围环绕着层层叠叠的翠绿山峦,庐山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闪烁着青黛色的光芒,仿佛与金碧辉煌的楼阁和瑶台仙境交相辉映,璀璨夺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及其周边景色的壮丽与秀美,首句“匡庐秀出九江水”突出了庐山的挺拔与九江水的环绕,次句“揽结天池翠几重”则进一步描绘了天池及其周围山峦的翠绿与层叠,后两句则通过庐山倒影与楼阁仙境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神秘与迷人。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庐山与九江、天池、楼阁等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诗人还通过“青黛光”、“金阁瑶台”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了庐山以神秘与迷人的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创作背景
钱起在唐代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创作而著称,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庐山时所作,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而著称于世,钱起在游历庐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庐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