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论诗三十首·其四
唐·元好问
李杜横驰翰墨场,
如椽韩笔颇相当。
太白词锋殊太俊,
长安犹自怯光芒。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末元初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诗人、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元好问自幼聪慧,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史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著有《遗山集》、《中州集》等。
译文
李白和杜甫在文坛上纵横驰骋,
韩愈那如椽的大笔也颇为相当。
李白的诗才特别出众,
就连长安城也害怕他那耀眼的光芒。
释义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唐代两位伟大的诗人。
横驰翰墨场:形容二人在文坛上自由驰骋,才华横溢。
如椽韩笔:比喻韩愈的文笔雄健有力,如同巨大的椽子。
太白词锋:指李白的诗才和文辞的犀利。
长安怯光芒:形容李白的诗歌才华之盛,连京城长安都感到畏惧。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一首,旨在评价唐代几位著名诗人的成就,诗中,元好问高度赞扬了李白和杜甫在文坛上的卓越地位,认为他们的才华如同在翰墨场上纵横驰骋的骏马,无人能及,他也对韩愈的文笔表示了赞赏,认为其雄健有力,与李白、杜甫相比也毫不逊色,在元好问看来,李白的诗才尤为出众,他的诗歌光芒万丈,连京城长安都感到畏惧,这种评价不仅体现了元好问对李白诗歌才华的极高赞誉,也反映了他对唐代诗歌繁荣景象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元好问生活在金末元初的动荡时期,他亲身经历了金朝的灭亡和元朝的建立,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元好问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愈发浓厚,他致力于研究和评价前代文学成就,以寻求文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论诗三十首》就是他在这一过程中创作的一组诗歌,旨在通过对历代诗人的评价和分析,探讨诗歌创作的真谛和文学发展的规律,这首诗作为其中的一首,不仅体现了元好问对唐代诗歌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