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上谣
唐·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蟠桃谁知天上事,白骨不驻城中人。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连续出现“蟠桃谁知天上事,白骨不驻城中人”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进行了合理的虚构与融入,以展现这两句在整首诗中的意境。)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奇特的想象力、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描绘神仙鬼怪、哀怨人生,语言瑰丽奇特,意境幽深。
译文
(整首诗译文略,重点解析虚构的两句)
蟠桃熟了,谁又真正知晓那天上的事情呢?而城中的凡人,他们的白骨终究不能永恒驻留。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天上的长生不老(蟠桃象征)与人间生命的短暂(白骨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深刻感慨,蟠桃是神话中仙家的食物,象征着长生不老;而“白骨不驻城中人”则揭示了人间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同时也隐含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与无奈,李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一深刻主题融入诗中,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结合李贺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他可能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感悟,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命运也多舛,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他的诗作中,通过虚构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李贺在创作时,可能正沉浸在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中,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