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中措·送刘仲方赴阙
宋·辛弃疾
平生身负郭汾阳,
又道儿郎胆气粗。
似此功名应未晚,
且袖今时宰相手,
领取前辈儒生酸。
明年春色恼人时,
柳岸花溪更一樽。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实际辛弃疾作品中并无完全相同的诗句,但风格与辛弃疾的豪放、激昂相契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译文
我一生都肩负着像郭子仪(汾阳王)那样的壮志,
又听说你这位年轻才俊胆气豪壮。
像你这样建立功名应该还不晚,
暂且收起今日宰相的赏识与提拔,
去体会前辈儒生们未曾得志的辛酸。
等到明年春色撩人的时候,
我们再在柳岸花溪边共饮一杯。
释义
此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仲方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不同境遇,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词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辛弃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上片通过赞美友人的胆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下片则通过“且袖今时宰相手,领取前辈儒生酸”一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前辈儒生遭遇的同情,最后以“明年春色恼人时,柳岸花溪更一樽”作结,既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又流露出一种超脱与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词虽为模拟作品,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辛弃疾对友人的送别、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有关,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但屡遭排挤和打压,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在这首词中,他通过赞美友人、回忆前辈儒生的遭遇以及展望未来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也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豪放派词人的独特风格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