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裙荆钗的成语解释指的是粗布做的裙子和用荆条树枝制成的钗子,形容旧时贫苦人家女子的服饰,借以形容女子朴素或贫寒的装扮,也形容贫家女子质朴无华,或形容节俭朴素、不事装扮的自然美。
1、布裙荆钗的释义:
布裙荆钗指的是穿着粗布衣裙,佩戴着用荆条制成的简陋发钗,形容女子衣着朴素,家境贫寒,不事奢华,它常用来赞美女性虽生活简朴却品德高尚。
2、布裙荆钗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梁鸿传》:“(孟光)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梁鸿、孟光,夫妻相敬如宾,及卒,鸿为其友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及将葬,浚井得石椁,有铭云:‘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鸿曰:‘命也夫!何敢易之!’遂葬焉。”虽然“布裙荆钗”四字未直接出现,但孟光朴素的生活方式和与梁鸿的深厚感情,成为了后世“布裙荆钗”典故的原型,强调女性朴素之美。
3、布裙荆钗的例句:
她虽身着布裙荆钗,却难掩其清丽脱俗的气质,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4、布裙荆钗的分解解释:
布裙:用粗布制成的裙子,代表简朴的衣着。
荆钗:用荆条制成的发钗,荆条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其枝条常被用来制作简陋的饰品,象征贫穷与朴素。
5、布裙荆钗的成语用法:
作为形容词短语,用于描述女性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或品德,常含赞美之意,在文学作品中,用以塑造女性角色的形象,强调其内在美而非外在装饰。
6、布裙荆钗的示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描写才女虽身处逆境,仍能保持高尚品德,以布裙荆钗示人,展现其不凡的精神风貌,如《红楼梦》中的某些女性角色,在遭遇家族衰败后,依然保持着清高的气节,生活简朴而不失尊严。
7、布裙荆钗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荆钗布裙、粗衣恶食(形容衣着食物都很粗劣)、素衣淡食(形容衣着朴素,饮食简单)。
反义词: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华服丽饰(指穿着华丽,装饰精美)。
通过这些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布裙荆钗”这一成语的内涵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