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淳朴民,安静无他言。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田舍

嗟哉淳朴民,安静无他言。全诗是什么?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客路,水满润农桑。

嗟哉淳朴民,安静无他言。

输税事已毕,悠然暮归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田舍坐落在清澈的江水弯曲之处,柴门就设在古老的驿道之旁。

野草深深,遮蔽了客行的道路,池水满满,滋润着农家的田桑。

可叹啊,这些淳朴的百姓,他们安静平和,没有过多的怨言。

缴纳赋税的事情已经完毕,他们悠然自得地在黄昏时分回归田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淳朴,诗人通过对田舍、柴门、野草、池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淳朴农民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勤劳、朴实、无争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淳朴品质的赞美,诗中“嗟哉淳朴民,安静无他言”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赞扬,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四川成都期间所作,当时,杜甫身处乱世,饱尝战乱之苦,对农民的苦难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成都期间,他得以暂时安定下来,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当地的农民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杜甫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农民淳朴品质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身处乱世、心系天下的高尚情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