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当桓景都归命,礼据檀弓可勿殇。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重阳

劫当桓景都归命,礼据檀弓可勿殇。全诗是什么?

唐·韦安石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长鸟度沙。

劫当桓景都归命,礼据檀弓可勿殇。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安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安石(651年-714年),字峦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安石出身京兆韦氏鹑火房,早年以明经入仕,历任乾封县尉、雍州司户参军、尚书省右丞等职,他在武则天、唐中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历仕四朝,累迁至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鄴国公,韦安石为人谨慎宽厚,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司徒,谥号“文贞”。

译文

三年的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时我总是不在家。

没想到今日能饮酒赏菊,忽然面对故乡的花朵。

原野空旷,云彩与树木相连,天空辽阔,鸟儿飞越沙滩。

如同桓景避灾归来,我们得以保全性命;依据《檀弓》之礼,孩童夭折也可不必哀伤。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首联写诗人多年重阳不在家,对故乡的菊花充满怀念;颔联写今日意外能在家乡赏菊饮酒,感到十分惊喜;颈联描绘了原野的广阔与天空的辽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尾联则运用了桓景避灾和《檀弓》之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多年重阳不在家的遗憾,为全诗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而“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意外能在家乡赏菊饮酒的惊喜之情,使全诗情感得到了升华,颈联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尾联的典故运用,则使全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安石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因公务繁忙或身体原因,多年未能在家乡度过重阳佳节,在某一年的重阳之日,他意外得以回到家乡,面对盛开的菊花和熟悉的景色,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也可能蕴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