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编断简指的是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残编”指的是残缺不全的书籍,“断简”则是指折断的竹简或木简,常用于形容历经时间侵蚀、保存不善或战乱等原因导致古籍、文献等资料变得不完整、难以阅读的状态。
1、残编断简的释义:
残编断简指的是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通常用来形容古籍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而出现的破损、断裂现象,也比喻珍贵但已不完整的历史资料或文化遗产。
2、残编断简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北宋时期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残编断简,仅得五六十人。”意指在整理古代碑刻题名时,发现许多碑文已经残缺不全,只能勉强辨认出五六十个人的名字。
3、残编断简的例句:
在历史学家的书斋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籍,其中不乏残编断简,但正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4、残编断简的分解解释:
- 残编:指书籍或文献因年代久远而破损、残缺的部分。
- 断简:指因各种原因(如撕裂、断裂)而不再完整的竹简或纸张,是古籍保存不善的直观体现。
5、残编断简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形容古籍或历史资料的残缺状态,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表达对于历史沧桑、文化传承的感慨。
6、残编断简的示例:
在博物馆的古籍展览中,参观者可以看到许多残编断简,它们虽然不再完整,但每一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与文化的坚韧。
7、残编断简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断简残编、残篇断简,都用来形容古籍或文献的残缺不全。
- 反义词:完璧归赵(原指将完好的和氏璧归还给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与“残编断简”的残缺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完好无损(指物品或人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或破坏,与“残编断简”的破损状态相反)。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全面理解“残编断简”这一成语的含义、来源、用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