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暮春即景
唐·韦庄
疏花开小院,斜日下高城。
此地经春久,何人得意行。
绿杨啼宿鸟,芳草掩闲庭。
莫听声声慢,愁多白发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作多描写晚唐战乱离乱的生活,情感深沉,风格清丽,他也是一位重要的词作家,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译文
稀疏的花朵在小院中静静开放,夕阳缓缓落下高城的边缘。
这个地方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春天,却不知有谁能够在这里悠然自得地漫步。
绿杨树下,归巢的鸟儿在啼叫,芳草掩映着空旷的庭院。
不要去听那声声慢调的哀歌,因为愁绪太多,会让人早早地生出白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小院的静谧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淡淡哀愁,首联“疏花开小院,斜日下高城”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颔联“此地经春久,何人得意行”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绿杨啼宿鸟,芳草掩闲庭”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宁静,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尾联“莫听声声慢,愁多白发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的“疏花”与“斜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颔联的“经春久”与“何人得意行”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颈联的“绿杨啼宿鸟,芳草掩闲庭”以动衬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诗人的孤寂,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在暮春时节,他独自漫步于小院之中,看到稀疏的花朵和缓缓落下的夕阳,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