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泊舟芦洲
唐·张籍
与君相後先,夜向芦洲泊。
水影涵月色,芦花映船窗。
秋声动寒渚,远客思故乡。
明发各前去,茫茫水云长。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生于唐代宗大历初年(约766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初年(约836年),张籍的诗歌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白居易等人的推崇,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与你一前一后,夜晚时分一同向芦洲停泊。
水面倒映着皎洁的月色,芦花映照在船窗之上。
秋风吹动寒冷的沙洲,远方的旅人思念着故乡。
待到天明各自离去,茫茫的水云之间路途漫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夜晚一同停泊在芦洲的情景,首联“与君相後先,夜向芦洲泊”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颔联“水影涵月色,芦花映船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芦洲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颈联“秋声动寒渚,远客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尾联“明发各前去,茫茫水云长”则预示着离别与未来的不确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芦洲夜晚的月色、水影、芦花等自然元素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又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通过“远客思故乡”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尾联的“明发各前去,茫茫水云长”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预示着离别与未来的不确定,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籍游历四方、漂泊异乡之时,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历四方,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张籍也不例外,他在游历过程中,可能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停泊在芦洲之上,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在游历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