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秋阴连斥堠,白日惨虹蜺”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沈佺期的《蓟北旅思 / 送陈七至三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蓟北旅思 / 送陈七至三河》
唐·沈佺期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辉。
秦筑长城城已坏,汉家天子今不归。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非。
秋阴连斥堠,白日惨虹蜺。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羽旄。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羽旗。
凯歌应十里,归路似虹霓。
作者简介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陷宋之问被流放驩州,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译文
燕地的歌声还未断绝,塞外的鸿雁已经高飞;放牧的马群在边草上嘶鸣,闪耀着光辉,秦朝修筑的长城已经毁坏,汉朝的天子如今也不再归来,自古以来征战不断,虏敌始终未能肃清,如今的天兵也非昔日的模样,秋天的阴云笼罩着斥堠,白天的阳光惨淡如同虹霓,瀚海波涛汹涌,阴山千里雪飘,遥远的戍所烽火危急,层峦叠嶂间旗帜飘扬,军队缓缓卷起旆旌,饮马长城之外,寒沙上留下骑兵的足迹,北风吹断了边地的声音,胡地的尘埃被清除,玉塞变得清明,羌笛的韵律与金钲相和,大漠上的干戈已经收起,车马队伍振奋着羽旗,凯歌应当响彻十里,归路如同彩虹般绚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阴云、白日的惨淡、瀚海的波涛、阴山的雪景等自然景象,以及军队出征、烽火危急、旆旌卷起的战争场景,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苍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从燕歌未断到牧马群嘶,再到长城毁坏、天子不归,逐步深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沧桑,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和战争场景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秋阴连斥堠,白日惨虹蜺”这一句,通过秋阴和虹蜺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惨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佺期在边塞地区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时唐朝边境战事频繁,诗人身处边塞,亲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塞的荒凉,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向往和平的心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唐朝社会的政治和军事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