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犬声如豹,山童首似蓬。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行杂记

巷犬声如豹,山童首似蓬。的解释

唐·韦庄

巷犬声如豹,山童首似蓬。

荒村无别事,日暮倚柴扉。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小巷中的狗叫声如同豹子般凶猛,山间的孩童头发散乱得像蓬草,荒凉的村庄里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太阳落山时,我只能斜倚在柴门旁。

释义

“巷犬声如豹”描绘了小巷中狗的叫声异常凶猛,如同豹子的吼声,营造出一种荒凉而紧张的氛围。“山童首似蓬”则形容山间的孩童头发散乱,如同蓬草一般,暗示了这些孩童生活的贫困与不羁。“荒村无别事”直接点明了村庄的荒凉与寂静,没有多少人事活动。“日暮倚柴扉”则描绘了诗人在日暮时分孤独地倚靠在柴门旁的形象,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寂静的山村景象,前两句通过“巷犬声如豹”和“山童首似蓬”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村生活的贫困与不羁,还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荒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荒村无别事”和“日暮倚柴扉”的叙述,进一步强调了村庄的荒凉与诗人的孤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山行杂记》很可能是韦庄在游历山村时所见所感而创作的,通过描绘山村生活的贫困与荒凉,以及诗人自身的孤寂与无奈,韦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也展现了韦庄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