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稽首十力大导师

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全诗是什么?

唐·玄奘

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

智海渊深难测量,法云广被无遮障。

慈悲喜舍恒常行,方便善巧化群盲。

愿以此福资群生,共赴莲池证无上。

作者简介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高僧,著名的佛教翻译家、旅行家,本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他的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曾西行取经,历经艰辛,带回大量佛经,对后世佛教影响深远,其最著名的成就是翻译了《大唐西域记》和《瑜伽师地论》等多部重要佛经。

译文

我恭敬地叩拜具有十种智慧力量的伟大导师,您在三界之中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您的智慧如同深邃的海洋,难以测量;您的佛法如同广袤的云朵,覆盖一切,没有阻碍,您恒常地实践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方便善巧的方法教化众生,使他们摆脱愚昧,我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共同前往莲花池畔,证悟无上的佛果。

释义

“稽首”表示恭敬叩拜,“十力”指佛所具有的十种智慧力量,“大导师”即指佛陀,是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形容佛陀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地位独尊,无与伦比。“智海渊深难测量”形容佛陀的智慧深不可测,“法云广被无遮障”则比喻佛陀的佛法如云朵般广布,没有障碍。“慈悲喜舍恒常行”指佛陀恒常地实践四无量心,“方便善巧化群盲”则指佛陀以巧妙的方法教化众生。“愿以此福资群生,共赴莲池证无上”表达了诗人愿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共同证悟无上佛果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恭敬的语气赞颂了佛陀的伟大与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佛陀的崇敬之情,诗中通过“稽首”、“独尊”、“智海渊深”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佛陀的崇高地位和深邃智慧,通过“慈悲喜舍恒常行”、“方便善巧化群盲”等句子,展现了佛陀的慈悲与教化众生的伟大功绩,诗人以“愿以此福资群生,共赴莲池证无上”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众生的深切关怀和对佛果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宗教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玄奘在唐代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佛教高僧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与传播,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首诗可能是玄奘在修行或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对佛陀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玄奘对佛教的深厚情感和对佛陀的无限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玄奘作为佛教高僧的崇高地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