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鬓谁簪,枉负了、闲心性。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压鬓谁簪,枉负了、闲心性”,这些词句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压鬓谁簪,枉负了、闲心性。出自哪首诗?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其中含“压鬓谁簪,枉负了、闲心性”意境的变体或联想句,虽非原句直接出现,但意境相符,因原词中并无直接此句,故以整体意境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整体意境翻译,因直接句未出现,故以整体词意表达)

这雪花并非因为偏爱它轻盈的姿态,而是它在寒冷之处更显美丽,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根芽,不是人间那些追求富贵的花朵所能比拟的,自从谢娘(此处借指心爱之人)离去后,还有谁能怜惜这飘泊天涯的雪花呢?它们在寒冷的月光下,伴随着悲凉的胡笳声,飘落在万里西风横扫的瀚海之沙中。

释义

词中通过对雪花的赞美,寄托了词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雪花在寒冷中独自绽放,不慕人间富贵,象征着词人的高洁情操,而“谢娘别后”则表达了词人对失去爱人的深切哀愁。

赏析

这首词以雪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逝去爱情的怀念,词中“冷处偏佳”一句,既是对雪花特性的描绘,也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而“谢娘别后”的哀愁,则使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纳兰性德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纳兰性德仕途不顺、爱情失意之时,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而细腻,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深深的眷恋,他的爱情之路却充满了坎坷和波折,这首词通过对雪花的赞美和哀愁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