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王维
仙人住处多栽药,野老来时或负苓。
云气半开松径晓,山光初照竹窗明。
幽居自有闲中趣,何必求仙访隐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作者简介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译文
仙人的居所周围种满了各种草药,村中的老人来访时有时会背着茯苓(一种中药),清晨时分,云雾缭绕中松树的小径渐渐显露,初升的阳光照亮了山间的竹林和窗户,在这幽静的山居中自然有着闲适的乐趣,又何必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仙人和隐士之名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通过“仙人住处多栽药”和“野老来时或负苓”两句,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药草的丰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养生之道的关注,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云气、松径、山光、竹窗等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药草的丰富以及自然元素的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氛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对追求虚无缥缈的仙人和隐士之名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仕途不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于是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闲适自在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满足,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闲适生活的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