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春日独愁

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出自哪首诗?

唐·韦庄

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

绿窗寂寞花无语,红杏枝头春意贫。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长人静帘垂地,独坐幽篁思故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为何你独自带着憔悴的神色,大概是因为不喜欢接近尘世的喧嚣吧,绿色的窗前寂寞无声,花儿也默默无语,红杏枝头的春意似乎也显得淡薄,细雨打湿了衣裳却看不见痕迹,闲花落地也听不到声音,日长人静,窗帘低垂到地面,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思念着远方的故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春日里独自忧愁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首联“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直接点出主题,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对主人公憔悴神色的关注,并推测其原因是不喜欢尘世的喧嚣,颔联“绿窗寂寞花无语,红杏枝头春意贫”通过描绘绿窗前的寂寞景象和红杏枝头的春意淡薄,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愁,颈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和落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尾联“日长人静帘垂地,独坐幽篁思故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春日里独自忧愁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也流露出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和感人,在创作这首诗时,韦庄可能正身处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周围是细雨蒙蒙、落花满地的景象,这种环境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