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吟
唐·白居易
少年不办求良药,老病无疑生白须。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事,粗了却尘缘。
唯念病侵老,何辞日再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广泛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年轻时不懂得寻求良药来保养身体,到了老年生病时,无疑会长出白色的胡须,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一松再松,头发稀疏,帽子戴上去也显得歪歪斜斜,因为爱惜眼睛而不再读书,为了延年益寿而经常艾灸,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更加明白事理,阅人无数,就像阅读河流一样,看尽了人间的百态,仔细想来,这些都是幸运的事情,粗略地了断了尘世的情缘,只是担心疾病会加速衰老,怎能不感叹时光一天天流逝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自己从年轻到老年的身体状况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流逝和疾病缠身的无奈与感慨,诗中“少年不办求良药”一句,暗示了年轻时对健康的忽视,而“老病无疑生白须”则直接点出了老年生病的现实,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身体消瘦、头发稀疏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老病缠身的凄凉景象,但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悲观之中,而是通过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对尘缘的了断,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无知和老年时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真实而感人的生活画面,在表达无奈和感慨的同时,诗人也展现了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这种态度使得整首诗在悲凉中不失温暖,在无奈中不失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体多病,生活困顿,在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之后,诗人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反思自己的过去和面对现实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命流逝和疾病缠身的无奈与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