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祚方中缺,灾精且下沦。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五言绝句·叹时局

宝祚方中缺,灾精且下沦。下一句是什么?

唐·刘长卿

宝祚方中缺,灾精且下沦。

乾坤纷扰扰,何处觅安身。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避乱流寓江南一带,晚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的诗作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丽雅致,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国家的福祉正面临缺失,灾祸之星似乎即将陨落,天地间纷扰不断,哪里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呢?

释义

宝祚方中缺:宝祚,指国家的福祉和国运,中方,正当中,缺,缺失、不足,此句意指国家的福祉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和缺失。

灾精且下沦:灾精,指带来灾祸的星辰或邪恶势力,且,将要,下沦,陨落、沉沦,此句暗示灾祸之星即将陨落,预示着国家将遭遇重大灾难。

乾坤纷扰扰:乾坤,指天地、宇宙,纷扰扰,纷乱嘈杂的样子,此句描绘了天地间纷扰不断的景象。

何处觅安身:安身,指安身立命之所,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对寻找安全栖息地的渴望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首句“宝祚方中缺”直接点明了国家福祉的缺失,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次句“灾精且下沦”则进一步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灾难,增强了读者的紧迫感,后两句“乾坤纷扰扰,何处觅安身”则通过描绘天地间的纷扰和诗人对安全栖息地的渴望,将个人的无奈和时代的悲剧融为一体,使全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境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中后期的社会动荡有关,唐代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不安之中,刘长卿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国家的福祉缺失、灾祸之星陨落等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不安的忧虑和无奈,他也通过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将时代的悲剧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全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