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军行

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上一句是什么?

明 · 戚继光

中丞绣斧下青霄,十万军声静不嚣。

骠骑肃清沙漠外,诏书频降九重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东牟(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他早年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镇守蓟州、山海等地,多次击退蒙古、女真的侵犯,保障了北部边疆的安全,他精通兵法,治军严明,所率部队号称“戚家军”,深受人民爱戴,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留下了不少诗词作品。

译文

中丞大人手持绣斧从青天而降,十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安静无声。

英勇的骑兵在沙漠之外肃清敌寇,朝廷的诏书频频从九重天而降。

释义

“中丞绣斧下青霄”:中丞,指御史中丞,这里代指戚继光这样的高级将领;绣斧,象征权力的兵器,这里代指将帅的权威;青霄,青天,形容将帅从天而降的威严。

“十万军声静不嚣”:形容军队在将帅的指挥下纪律严明,安静无声。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戚继光作为将领的威严和军队的纪律严明,首句“中丞绣斧下青霄”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将帅的威严和权威,仿佛是从青天而降的战神,次句“十万军声静不嚣”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安静无声,展现了戚继光治军的才能,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戚继光率领军队肃清敌寇的英勇事迹,以及朝廷对他的重视和嘉奖,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凝练,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戚继光镇守边疆期间,当时,他率领军队多次击退蒙古、女真的侵犯,保卫了北部边疆的安全,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战役胜利后,为了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军队的自豪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戚继光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的豪迈气概和崇高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