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塞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频
烽火连边徼,艰危忆将才。
寒云埋朔雪,穷雁度陇来。
野哭千家闻,夷歌几处哀。
征人何处在,杳杳度陇隈。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宣宗至唐昭宗年间,他出身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及第,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终官都官员外郎,李频的诗作以五言律诗见长,多写山水田园和边塞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烽火连绵不断,照亮了边疆的防线,在这艰难危急的时刻,我深深怀念那些英勇的将才,寒冷的云朵中埋藏着北方的雪花,穷困的大雁艰难地飞越山岭而来,千家万户传来悲痛的哭声,几处地方回荡着异族的歌声,充满了哀伤,远征的战士们此刻身在何处?他们或许正默默地穿越那遥远的山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景象,以及诗人对英勇将领的怀念,首联“烽火连边徼,艰危忆将才”直接点题,通过烽火连天的场景,引出对将才的怀念,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艰苦和悲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征战士的关切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诗人通过对烽火、寒云、穷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野哭、夷歌等人文情感的渲染,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沉重的氛围,诗人对将才的怀念和对战士的关切,也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李频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塞战争的忧虑和对英勇将领的怀念,他也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和悲凉,呼吁统治者关注边疆安全,加强国防建设,保护人民免受战争之苦。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