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咏蒲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的意思及出处

唐·卢照邻

江头秋水汎芙蓉,

江畔轻风动桂丛。

青青江上蒲,

宛宛水中鱼。

蒲叶日已长,

莲花日已疏。

深知憔悴意,

长伴独愁人。

作者及朝代

卢照邻,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36年,卒于约680年,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作者简介

卢照邻出身望族,年少有才,曾任新都尉,后因病辞官,他一生坎坷,晚年因风痹症而痛苦不堪,最终投颍水自尽,卢照邻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译文

江头秋水荡漾着芙蓉花,

江畔轻风吹拂着桂树丛。

青青的蒲草生长在江边,

宛转游动的鱼儿在水中。

蒲草的叶子一天天变长,

莲花的瓣儿一天天稀疏。

我深深知道你的憔悴之意,

长久地陪伴着我这孤独忧愁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秋日的景色,以蒲草和鱼儿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蒲草和鱼儿在诗中既是自然景物的写照,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秋日的景色,通过蒲草和鱼儿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中“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两句,以生动的描绘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卢照邻的生平经历有关,卢照邻一生坎坷,晚年因风痹症而痛苦不堪,生活孤独而忧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秋日的景色,以蒲草和鱼儿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这首诗也反映了卢照邻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卢照邻的《咏蒲》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佳作,通过描绘江边秋日的景色,以蒲草和鱼儿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