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抚瑶瑟,粲粲被罗襦。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的《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泠泠抚瑶瑟,粲粲被罗襦。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唐·李群玉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持,娇姿凭掌拄。

亚相书翰俱献之,满座词人皆敛袂。

亦知此舞娇难得,不觉泠泠抚瑶瑟。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粲粲被罗襦,含情独不语。

一舞箫韶后,双鸾正引雏。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人,性旷逸,不事科举,好吹笙,善击鼓,工于诗,与郑谷友善,谷尝云:“群玉诗笔遒丽,长于讽咏。”有《李群玉集》三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为三卷。

译文

南方有佳人,跳着轻盈的绿腰舞,在深秋九月的华筵上,她舞动的衣袖拂过云雨,她的舞姿翩然如翠兰之秀美,柔美如游龙之婉约,越地的艳姬停止了前溪舞,吴地的美女也停下了白纻舞,她曼妙的姿态难以持久,娇弱的身体倚靠在手掌上,亚相把诗和书法都献给她,满座的词人也都恭敬地敛起衣袖,也知道这舞蹈的娇媚难得一见,不由得让人泠泠地抚弄起瑶瑟,妖姬的脸庞像花儿含着露珠,玉树般的光彩照耀着后庭,但花开花落都不会长久,落红满地最终归于沉寂,她穿着粲粲的罗襦,含情脉脉却独自不语,一曲箫韶之后,双鸾正引领着雏鸟飞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的盛况,赞美了南方佳人的舞姿之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佳人舞蹈的轻盈、柔美与娇媚,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佳人舞蹈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佳人的舞姿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等句,用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来比喻佳人的舞姿,既形象又生动,诗人也通过“亦知此舞娇难得,不觉泠泠抚瑶瑟”等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佳人舞姿的珍视,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在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的亲身经历有关,在唐代,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文人墨客们常常吟咏的对象,李群玉作为一位善于描绘自然和人物情感的诗人,很可能在观赏了这场舞蹈表演后,被佳人的舞姿所打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赞美和感慨的诗篇,诗中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重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