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物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瑰姿天所产,工度未应忘。
巧似神传造,形如鬼画妆。
春风吹不散,秋露洗更光。
若向盘中见,须教醉客尝。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涉及自然景物、宫廷生活及历史典故等。
译文
这奇美的姿态是上天所赐予,人工的度量也无法将其遗忘。
它的精巧仿佛神祇传授的技艺,形状又如鬼魅精心描绘的妆容。
春风吹不散它的美丽,秋露洗涤后更显得光彩夺目。
如果将它置于盘中观赏,定要让那沉醉的客人品尝一番。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自然之物的瑰丽姿态,强调了其天生丽质与人工无法复制的美,首联点明主题,指出这种美是天生的,人工难以企及;颔联进一步用“神传造”和“鬼画妆”来形容其精巧绝伦;颈联则通过春风和秋露的对比,展现了其不畏自然变迁、历久弥新的特质;尾联则以“须教醉客尝”作结,暗示这种美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能触动人心,让人沉醉其中。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为题,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所咏之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亲眼所见,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其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或秋夜,面对自然中的某种美丽之物(如花卉、果实等),心生感慨,遂挥毫泼墨,写下这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