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赋梅青,休共檀梨取次争。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捣练子·赋梅青

捣练子,赋梅青,休共檀梨取次争。全诗是什么?

宋·辛弃疾

梅青欲雨,竹暗如烟,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帘。

樽酒美人,琴瑟静闲,休共檀梨取次争,长近竹边窗。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力主抗金,但壮志难酬,晚年退隐江西上饶,创作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怀和田园生活的词作。

译文

梅子青青仿佛要迎来一场春雨,竹林深处昏暗如烟,傍晚时分风停了,钓丝也悠闲地垂挂着,新换的窗帘上下飘动。

美酒伴着美人,琴声与瑟声交织出宁静闲适的氛围,梅花啊,你无需与檀香木和梨树争艳斗丽,还是长久地靠近竹边的窗户,保持你的高洁与清雅吧。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春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上片写自然景色,梅子青青、竹林幽暗、晚风轻拂、钓丝悠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下片则转向室内生活,美酒、美人、琴声、瑟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最后以“休共檀梨取次争”点明主旨,表达了梅花不与世俗之花争艳的高洁品质。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一幅幅画面,既有自然景色的清新雅致,又有室内生活的闲适宁静,作者通过“梅青欲雨”、“竹暗如烟”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樽酒美人”、“琴瑟静闲”等场景,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最后以“休共檀梨取次争”一句,将梅花的品格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退隐上饶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退隐生活中,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也更加向往高洁的品质,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