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我推断您所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北征》中的一句,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州入胡骑,腥膻满城市。
草木为我悲,禽鸟为我泣。
……
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
即日辞林壑,秋天卧疾时。
皇恩只自感,圣德本天施。
顾报睽孤极,未敢惜微躯。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此处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在延和殿聆听皇帝的诏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两宫(指太上皇和皇帝)的悲伤。
释义
“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在延和殿(唐代宫殿之一)聆听皇帝的诏书时,深刻感受到了太上皇(唐玄宗)和皇帝(唐肃宗)内心的悲伤,这反映了当时唐朝宫廷内部的复杂情感和动荡局势。
赏析
这句诗通过“延和听诏语”这一具体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忧虑,而“深见两宫悲”则进一步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情感纠葛和政治动荡,杜甫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君主的忠诚,这句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现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北征》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在诗中详细叙述了自己从凤翔(今陕西凤翔)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家的艰难历程,以及沿途所见所闻的战乱景象和民生疾苦,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君主的忠诚,在这首诗中,“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这一句正是反映了当时唐朝宫廷内部的复杂情感和动荡局势。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解析,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