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求俊乂,削迹去奸回。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虚心求俊乂,削迹去奸回。全诗是什么?

求贤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虚心求俊乂,削迹去奸回。

但得人才用,何忧国不泰。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出众,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批判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我虚心诚意地寻求贤能之士,坚决地清除那些奸邪之徒。

只要能够得到并任用这些人才,又何必担心国家不能安定昌盛呢?

释义

“虚心求俊乂”中的“虚心”表示诚恳、谦逊的态度,“俊乂”则指才智出众、品德高尚的人才,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和尊重。

“削迹去奸回”中的“削迹”意为清除、消灭,“奸回”则指奸邪、不忠不义之人,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奸邪之徒的深恶痛绝,并决心将他们清除出朝廷。

赏析

这首诗简短而有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见解,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虚心求贤,同时坚决打击奸邪之徒,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诗中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俊乂”与“奸回”进行对比,突出了贤才与奸邪之间的鲜明对立,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还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接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杜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之危亡,因此他积极呼吁朝廷重视人才选拔,清除奸邪之徒,以挽救国家的命运,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思想主张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牧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和对贤才的殷切期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