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帘垂地春昼长,一幅湘纹压小檐。
风透碧纱窗影乱,月窥红粉泪痕干。
闲情几许凭阑意,清梦无边绕画梁。
独坐空闺人不寐,落花满地夜凄凉。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湘帘春寂》,作者为清代女诗人顾太清(1799-1876),原名西林觉罗春,字梅仙,又字子春,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清代著名女词人,她嫁为贝勒奕绘的侧室,夫妻二人颇得琴瑟之欢,顾太清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华横溢,与当时众多文人有诗词唱和。
作者简介:
顾太清生于乾隆五十四年,自幼聪颖,工诗词,擅书画,尤精花卉,她虽身为侧室,但奕绘对她宠爱有加,二人共同创作了大量诗词,并育有四子四女,顾太清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她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湘妃竹制成的帘子垂落到地面,春日里的白昼显得格外漫长,一幅湘妃竹的纹理紧紧压在小小的屋檐之下,微风吹过碧纱窗,窗影变得凌乱不堪;月光透过窗棂,窥见红粉佳人脸上的泪痕已经干涸,心中有多少闲情逸致都寄托在了凭栏远眺之中,清梦无边,仿佛绕着画梁飞翔,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闺房里无法入眠,看着落花满地,夜晚显得格外凄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湘妃竹帘下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湘妃竹帘、碧纱窗、红粉泪痕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诗人通过凭栏远眺、清梦绕梁等动作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闲情与无奈,最后以落花满地、夜凄凉作为结尾,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与凄凉的情感。
赏析:
本诗以“帘”为关键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湘妃竹帘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还巧妙地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诗中通过描绘春日里的景象和诗人的动作、想象,将内心的孤寂与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风透碧纱窗影乱”与“月窥红粉泪痕干”之间的对比,以及“湘纹压小檐”所象征的束缚与压抑等,都使得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从顾太清的生活经历和诗词风格中推测一二,顾太清身为贝勒侧室,虽然生活优渥,但也可能因此受到一些束缚和压抑,她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对情感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表达,本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午后,独自坐在闺房中,看着湘妃竹帘下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孤寂与凄凉之情,从而创作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