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少闲儿女,带着梅花便带愁。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黍离

江南多少闲儿女,带着梅花便带愁。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汪遵

行迈靡靡故园愁,

不胜斯人怀旧游。

江南多少闲儿女,

带着梅花便带愁。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一说清代,但根据多数资料,更倾向于唐代)诗人,字必简,生卒年不详,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风格独特,善于通过历史事件抒发个人感慨,作品多收入《全唐诗》中,汪遵的诗才横溢,但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是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独特印记的诗人。

译文

行走在路上,心中充满了对故园的深深忧愁,

无法承受这份对往昔游历的深切怀念。

江南地区有多少悠闲的儿女啊,

他们身上带着梅花,也带着无尽的哀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行者的愁绪,表达了对故园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首句“行迈靡靡故园愁”直接点出行者的步履沉重,心中满是对家乡的愁绪;次句“不胜斯人怀旧游”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怀旧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后两句“江南多少闲儿女,带着梅花便带愁”则将视角转向江南的儿女,他们虽然生活悠闲,但身上却带着梅花和哀愁,暗示着即便是美好的事物也难以掩盖内心的忧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通过“行迈靡靡”和“故园愁”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重而哀伤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江南闲儿女”和“梅花带愁”的意象,将个人的愁绪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使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诗人巧妙地运用梅花这一传统意象,既表现了江南的特有风情,又寄托了深深的哀愁和思念。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情境已难以考证,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这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唐代或清代(根据不同资料),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往往因战乱、迁徙等原因而远离故土,这种背景下,思乡之情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便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汪遵通过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并使其成为了咏史诗中的佳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