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汴河曲

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与卢纶、王之涣等齐名,为中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译文

汴河水向东流去,带来了无限的春光,而隋朝那豪华的宫殿早已化为尘土,行人啊,请不要登上长堤远望,因为西河一带的战争已经结束,天下恢复了太平,到处都是楼台亭阁,传来阵阵歌舞升平的声音。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首句“汴水东流无限春”描绘了汴河春日的美丽景象,次句“隋家宫阙已成尘”则揭示了隋朝宫殿的荒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两句“行人莫上长堤望,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则通过劝诫行人不要回望过去,转而展现眼前的和平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宁静进行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诗人通过描绘汴河的春景和楼台的歌舞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在情感上,诗人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又表达了对现实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显得深沉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历史密切相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稳定的时期,但在此之前,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诗人李益通过描绘汴河两岸的变迁,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佳作,更是一首反映历史变迁、表达和平愿望的深刻诗篇。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