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虚名误壮夫

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出自哪首诗?

唐·罗隐

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

厚禄来何暮,浮云去不息。

孤云长自在,争似此闲身。

独有南窗梦,分明到隐沦。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译文

虚名只会耽误有志气的男儿,使黄金般的光阴失去本色,高官厚禄为何迟迟不来,而浮云般的机会却一去不返,孤云自由自在地飘荡,哪里比得上我这悠闲自在之身,只有那南窗下的梦境,清晰地指向了归隐山林的生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虚名浮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指出虚名会误人前程,使黄金般的光阴失去价值;颔联进一步说明高官厚禄难以企及,机会稍纵即逝;颈联通过对比孤云的自在与自身的闲散,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尾联则点明归隐之志,南窗梦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虚名浮利的批判态度,接着通过“厚禄来何暮,浮云去不息”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世事无常、机会难遇的感慨,颈联“孤云长自在,争似此闲身”以孤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独有南窗梦,分明到隐沦”则点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南窗梦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失望和不满,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虚名浮利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罗隐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