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烟散前林霁,茅檐罢午炊”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村居初夏》,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村居初夏》
宋·陆游
雨过前林霁,
茅檐罢午炊。
村边无行客,
稚子学栽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雨过天晴,前林的雾气消散,
茅屋的屋檐下,午饭已经做完。
村子里没有过往的行人,
小孩子正在学习栽种梨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雨后初晴的乡村宁静景象,前林的雾气随着雨停而散去,茅檐下的人们已经完成了午饭的准备,村子里显得格外宁静,没有行人的打扰,小孩子则在忙着学习栽种梨树,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乡村景象,前两句“雨过前林霁,茅檐罢午炊”通过雨后的清新和午炊的结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闲适的氛围,后两句“村边无行客,稚子学栽梨”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的宁静和孩子的纯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田园牧歌般的韵味,陆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退居乡村时所作,通过描绘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纯真、自然、和谐生活的赞美。
《村居初夏》是一首充满田园风情的佳作,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乡村宁静景象和陆游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