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宿东林寺

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中

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

松径风清闻鹤唳,竹房霜冷见僧忙。

经声夜息林逾静,香炷灰飞昼更凉。

惟爱东林凡境远,炉峰香烬暮云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唐末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李中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细节已难以考证。

译文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已经圆寂,现在还有谁能与我共话禅机?月光洒落在空旷的庭院,塔影显得格外悠长,松树小径上清风徐来,能听到鹤的叫声,竹制的僧房里因霜冷而显得僧人们更加忙碌,夜晚经声停止后,树林更加寂静,白天香炷燃烧后的灰烬让空气更加清凉,我只爱这东林寺远离尘嚣的环境,香炉峰上的香火直至傍晚仍与暮云相伴,显得苍茫而神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东林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高僧慧远的怀念,表达了对佛教禅境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中通过“月落空庭塔影长”等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东林寺的清幽与神秘。

2、情感真挚:诗人对慧远的怀念和对佛教禅境的向往,通过“远公化去谁同话”等句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而动人。

3、语言优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精准,如“松径风清闻鹤唳,竹房霜冷见僧忙”等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展现了僧人们的日常生活,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有关,东林寺作为东晋时期高僧慧远的道场,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背景,诗人夜宿东林寺时,被这里的清幽环境和佛教氛围所感染,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也可能通过怀念慧远等高僧,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禅境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