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无心赏陪颠陆,只有家风似懒残。的解释

诗词原文

山居

分无心赏陪颠陆,只有家风似懒残。的解释

唐·贯休

高居山上寺,静得世间稀。

树色连平野,云阴入夕霏。

分无心赏陪颠陆,只有家风似懒残。

莫道无机便得仙,心无挂碍是真贤。

作者简介

贯休,唐代著名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尊为“禅月大师”,赐号“圆明大师”,贯休能诗,诗多奇句,风格古朴,内容多为咏史、怀古、寄情山水之作,有《禅月集》传世。

译文

居住在高山上的寺庙里,这里的宁静世间少有,树木的颜色一直延伸到平原的尽头,傍晚时分,云彩的阴影渐渐融入了夜色之中,我没有心情去陪伴那些癫狂的人一同欣赏风景,只有我的家风与懒残和尚相似(指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不要说没有心机就能得道成仙,心中没有牵挂和束缚才是真正的贤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颈联中的“分无心赏陪颠陆”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的态度,“只有家风似懒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坚守,尾联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总结和提升,指出真正的贤人应该心中无挂碍。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高洁品质,诗中“树色连平野,云阴入夕霏”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宁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中的“分无心赏陪颠陆,只有家风似懒残”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尾联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总结和升华,指出真正的贤人应该心中无挂碍,这与禅宗思想中的“心无挂碍”不谋而合。

创作背景

贯休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晚年隐居山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和淡泊,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体悟,体现了禅宗思想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