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是堤上絮。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柳絮

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是堤上絮。上一句是什么?

唐·雍裕之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是堤上絮。

作者简介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蜀人(今四川境内),有诗才,风格朴实,多写山水田园,与王建、张籍等友善,所作《新栽竹》、《蒿叶》等诗,颇为时人所称,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十六、《唐才子传》卷六,今存诗二十一首,收入《全唐诗》中。

译文

没有风时柳絮才缓缓飘落到地面,一旦风起,柳絮便漫天飞舞,因为柳絮像雪一样洁白,所以不要轻易让它沾染到你的鬓发上,我希望能让那朱门大户里的柳树留住春天的美景,不让柳絮像堤岸上的那样随风飘零。

释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直接描绘了柳絮的特性:轻盈、随风、洁白,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柳絮命运的感慨与希望,希望它们能被珍视,不被风吹散,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

赏析

雍裕之此诗以柳絮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柳絮随风飘散的景象,并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前两句“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柳絮随风起舞的情景,既表现了柳絮的轻盈,也暗示了其命运的不可捉摸,后两句“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和“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是堤上絮”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柳絮命运的同情与希望,希望它们能被珍视,不被风吹散,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护,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柳絮的描绘和感慨,可能源于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体会,柳絮作为春天的象征之一,其轻盈、洁白的形象往往给人以美好的联想,但同时又因其随风飘散的特性而显得脆弱易逝,诗人通过描绘柳絮的形象和命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珍惜当下的呼吁,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生命、自然和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愿教朱户柳藏春,免作飘零是堤上絮”这两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与其他诗句组合使用,但它们原本是属于雍裕之《柳絮》一诗的一部分,在理解和赏析这两句诗时,应将其置于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中进行考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