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的释义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词人周密的《一剪梅·咏柳》,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的释义

诗词原文

一剪梅·咏柳

宋·周密

石湖天赋若冰肌,步障轻移,倚袖低垂,雕梁燕去水葭扉,露冷莲房,坠粉红衣。

闲立秋风看落晖,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川渔隐、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词人,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之阳,故又称弁阳老人、湖阳人,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能诗文,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杂钞》《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数十种著作,编有《绝妙好词笺》。

译文

如同石湖天赋般的冰肌玉骨,柳枝轻移如步障,柳丝低垂倚着衣袖,雕梁上的燕子已经离去,水边的蒹葭门扉紧闭,露水使莲房变冷,粉红色的花瓣坠落。

在秋风中悠闲地站立,看着落日余晖,只见一叶扁舟上的芦花,伴随着几声霜后的笛声,鸥鹭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

释义

这首词以柳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柳林的静谧与美丽,上片描绘了柳树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下片则通过“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的描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柳林的景色,通过“冰肌”、“步障”、“雕梁燕去”等意象,展现了柳树的柔美与环境的清幽,下片的“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更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词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描绘的秋日景象与词人的心境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秋日,漫步于柳林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词,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感悟,将秋日柳林的静谧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就是对这首《一剪梅·咏柳》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