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识。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听琴

谓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识。的意思及出处

唐·白居易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谓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识。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我本来就喜欢丝弦桐木琴,一听到琴声,尘世的杂念就全部消失,琴声传入我的耳中,所有的烦恼和杂事都离开了我的心头,琴声清畅可以消除疾病,恬静美好可以培养蒙昧的心灵,我认为这琴声是至高无上的音乐,但世人却不懂得欣赏。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琴声的理解,他通过琴声来净化心灵,消除烦恼,认为琴声具有治愈疾病和培养美好品德的功效,他感叹世人无法欣赏这种至高无上的音乐,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听琴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对琴声的热爱和感受,展现了音乐对心灵的净化作用,诗人用“本性好丝桐”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用“尘机闻即空”来形容琴声对杂念的消除作用,诗人通过“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来进一步阐述琴声的功效,认为琴声不仅可以治愈疾病,还可以培养美好的品德,诗人以“谓此有至音,世人不能识”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世人无法欣赏这种至高无上音乐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较为闲适,在闲暇之余,他通过弹琴来抒发情感,净化心灵,这首诗正是他在听琴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美好品德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