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山行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一鸠啼过绣屏曲,万点青山隔翠烟。
北山有微行,聊足屣吾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我缓缓地寻找着芳草,到家已是很晚,一只斑鸠啼叫着从绣画屏风前飞过,远处万点青山被层层翠烟笼罩,在北山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旅行,姑且让我穿着鞋子悠闲地漫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山漫步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他内心的闲适与宁静,诗中通过对北山绿意的描绘、水塘的波光、落花的细数、芳草的寻觅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北山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诗中“北山输绿涨横陂”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北山绿意盎然、春水上涨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则通过诗人久坐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最后两句“北山有微行,聊足屣吾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北山进行小旅行时的愉悦心情和悠闲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晚年退居江宁时所作,在变法失败后,王安石心灰意冷,选择了退隐山林,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北山的自然景色和自己在其中的活动,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