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山近水景如画,未莎者维菊正华。
野径幽幽人迹少,未棘者维杞初芽。
秋风萧瑟吹黄叶,落日余晖映晚霞。
独步寻幽心自静,不知归路已天涯。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既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其作品中常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与人生哲理。
译文:
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些未被莎草覆盖的地方,菊花正开得灿烂,野间的小路幽静深远,行人稀少,而那些未被荆棘缠绕之处,杞树刚刚抽出嫩芽,秋风萧瑟,吹落了片片黄叶,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绚烂的晚霞,我独自漫步在这幽静的山间,内心变得宁静平和,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仿佛已走到了天涯尽头。
释义:
“未莎者维菊,未棘者维杞”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未被莎草和荆棘覆盖的土地上,菊花与杞树的生长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纯净、美好事物的向往,莎草和荆棘常被视为阻碍与困扰的象征,而菊花与杞树则代表着坚韧与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间的自然美景,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两句“未莎者维菊正华,未棘者维杞初芽”以物喻人,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诗人对纯洁、坚韧品质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秋风、落叶、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常借游历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日山间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纯净、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心境与追求。
注:由于“未莎者维菊,未棘者维杞”并非出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杜牧诗作,上述内容是基于题目要求而创作的虚构作品,旨在展示如何围绕关键词进行诗词创作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