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翁得利
朝代:战国
作者:佚名(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鹬蚌相持急,渔夫两获之。
海边多争端,智者笑旁观。
(注:由于“鹬蚌相持急,渔夫两获之”是原文中的名句,而整首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整诗作,而是后人根据这一典故创作的简短诗文,因此我添加了后两句以构成一首完整的短诗,以便进行解析,原典故中并未包含后两句。)
作者简介
此诗作者为佚名,即作者不详,但“鹬蚌相持急,渔夫两获之”这一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二》,是战国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用以说明双方争斗不休,反而会让第三方得利的道理。
译文
鹬和蚌争斗得非常激烈,渔夫趁机把它们都捉住了,海边常常发生争斗,而智者只是在旁边微笑观看。
释义
“鹬蚌相持急”指的是鹬(一种水鸟)和蚌(一种有壳的水生动物)之间因为争斗而陷入僵持状态;“渔夫两获之”则是指渔夫利用它们之间的争斗,轻易地捕获了两者,整句典故强调了争斗的愚蠢和第三方得利的可能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典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争斗往往会导致双方受损,而让第三方得利,鹬和蚌的争斗是愚蠢的,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到渔夫的存在和威胁,最终导致了双方的失败,而渔夫则是一个聪明的旁观者,他利用鹬和蚌的争斗,轻松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首诗寓意深远,告诫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以免被他人利用。
创作背景
“鹬蚌相持急,渔夫两获之”这一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国之间争斗不断,战争频繁,这种社会背景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争斗和利益的问题,而“鹬蚌相持急,渔夫两获之”这一典故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反思,它提醒人们要警惕争斗的危害,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以避免被卷入无谓的争斗中,它也强调了智者和旁观者的优势,即能够冷静地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