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心不务德,人意况多私。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杂诗

圣心不务德,人意况多私。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世途行欲尽,人事转多乖。

圣心不务德,人意况多私。

白发随日换,青山与岁移。

唯应清夜梦,长与故人期。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人生的道路快要走到尽头,人事变迁越发显得不顺。

圣明之心不再注重德行,人心更是充满了私欲。

白发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增多,青山也随岁月的变迁而改变。

只有在清静的夜晚梦中,才能与故人长久相约。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首联写人生道路即将走完,人事却越发不顺;颔联指出圣明之心不再注重德行,人心更是充满了私欲;颈联通过白发和青山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世途行欲尽,人事转多乖”开篇,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对比圣心与人意,揭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人心的自私,颈联的“白发随日换,青山与岁移”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迁,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尾联的“唯应清夜梦,长与故人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也面临着年老体衰、故人零落的现实困境,这些经历都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思念的杂诗,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