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慎言
朝代:清代
作者:陈廷敬
持盈在守谦,履盛当自抑。
顺境思蹉跌,满时防溢出。
言多必有失,行峻恐招嫉。
桂折一枝好,何须满林密。
作者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任检讨,入值南书房,迁侍讲学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充经筵讲官,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管户部、吏部,任《康熙字典》总纂官等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谥号“文贞”,追赠太师,入祀贤良祠,陈廷敬工诗文,有《午亭文编》五十卷等作品传世。
译文
保持盈满的状态在于坚守谦逊,身处盛世应当自我抑制,在顺境中要想到可能会遭遇挫折,当达到满盈时要防止过度而溢出,话说多了必然会有失误,行为过于严厉恐怕会招致嫉妒,桂花折下一枝就已经很好了,何必让整个林子都密密麻麻呢?
释义
这首诗强调了谦逊和自制的重要性,在成功和顺境中,人们应该保持谦逊,不要骄傲自满,以免招致祸患,也要警惕自己的言行,避免因为过于张扬或严厉而得罪他人,诗人以桂花为例,表达了“知足常乐”的思想,即不必追求过多的物质或成就,只要适度满足即可。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谦逊、自制、知足等美德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首联“持盈在守谦,履盛当自抑”直接点明了主题,即保持盈满和身处盛世时应该坚守谦逊和自制,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情境和例子来进一步阐释这一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尾联则以桂花为例,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知足常乐的思想,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廷敬的仕途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历经多朝的重臣,陈廷敬深知官场险恶,人心难测,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谦逊、自制和知足等美德的崇尚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风气或现象,即人们在成功和顺境中容易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从而招致祸患,诗人通过这首诗来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自制,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