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今卖笔我卖文,何异适越资章甫。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卖笔谣

生今卖笔我卖文,何异适越资章甫。全诗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群玉

生今卖笔我卖文,何异适越资章甫。

案头五色纷可数,匣中千金不易沽。

世人重利轻道义,墨客操心竟虚苦。

但使文章传后世,不辞身为儒者枯。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才华横溢,尤工于五言律诗,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诗人推崇,他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但仍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译文

如今我靠着卖笔为生,而你则靠卖文为生,这与带着越地的帽子到吴国去卖有何不同呢?案头上摆放着五彩斑斓的笔,虽然价值千金,却难以轻易卖出,世人只看重利益,轻视道义,我们这些文人墨客虽然费尽心思创作,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但只要我们的文章能够流传后世,即使一生清贫,作为儒者,我们也心甘情愿。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卖笔”与“卖文”的艰辛,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人墨客的轻视和文人生活的困顿,诗人以“适越资章甫”(带着越地的帽子到吴国去卖)为喻,形象地表达了文人作品难以得到世人认可的无奈,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后世影响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文人墨客的艰辛生活和崇高追求,诗人以“生今卖笔我卖文”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接着用“何异适越资章甫”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文人作品难以得到世人认可的困境,诗人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坚定地表示:“但使文章传后世,不辞身为儒者枯。”这种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后世影响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坚定的信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社会风气浮躁,世人普遍追求名利,而对文人墨客的尊重和认可却越来越少,李群玉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文人生活的感慨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