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酒酣仰视月中兔,长啸一声归去来。
(注:虽然“酒酣仰视月中兔,长啸一声归去来”并非李白《把酒问月》原诗中的直接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作为结尾,以展现一种意境上的延续与想象。)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理想、人生的深刻思考。
译文
(整首诗译文略长,以下为关键句及融入句译文)
- “酒酣仰视月中兔”:酒意正浓时,我抬头仰望那月宫中的玉兔。
- “长啸一声归去来”:不禁长啸一声,心中涌起归隐山林的念头。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饮酒至酣畅淋漓之际,抬头仰望夜空中的明月,特别是注意到了月宫中的玉兔形象,由此引发了诗人对人生、自由及归隐的深刻思考,长啸一声,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也是对内心追求的呼唤。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李白豪放性格和浪漫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通过“酒酣”与“仰视”的动作,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而“月中兔”作为月宫神话的象征,则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长啸一声归去来”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把酒问月》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关于月亮的哲理诗,全诗通过对月亮的追问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虽然“酒酣仰视月中兔,长啸一声归去来”并非原诗中的直接连续两句,但结合李白的创作风格和人生经历,可以想象这两句诗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是符合李白性格和诗歌主题的,李白一生热爱自由,追求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可能正处于一种对人生、宇宙深刻反思的状态,通过饮酒和仰望月亮来寻找内心的答案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