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山云雾堆,一声何处雁飞来。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雁归来

千山万山云雾堆,一声何处雁飞来。下一句是什么?

宋·释绍嵩

千山万山云雾堆,一声何处雁飞来。

寒林叶落秋声急,野径人稀暮色催。

远望天涯芳草尽,遥思故里菊花开。

归心似箭何时到,独倚危楼望几回。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山林隐逸生活,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千山万山之间云雾缭绕,突然从哪里传来一声雁鸣,不知大雁从何处飞来,寒冷的树林中落叶纷飞,秋声急促,荒野的小路上行人稀少,暮色渐渐逼近,远望天边,芳草已经枯萎殆尽,遥想故乡,菊花应该已经盛开,归心似箭,不知何时能到家,独自倚在高楼之上,不知望了多少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千山万山间的云雾、雁鸣、落叶、秋声、荒野小径、暮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远望天涯芳草尽、遥思故里菊花开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归心似箭何时到,独倚危楼望几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归乡却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寓含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首联“千山万山云雾堆,一声何处雁飞来”以云雾缭绕的群山和雁鸣开篇,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迷茫,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通过落叶、秋声、荒野小径、暮色等意象,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孤寂,同时引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归乡之愿和无奈之情,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游历四方、远离故乡之时,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虽然身处山林之间,但心中却时刻牵挂着远方的故乡,在游历过程中,他目睹了千山万水的壮丽景色,也感受到了孤独与迷茫,当听到雁鸣之声时,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