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妹不来春易老,双双燕子送斜阳。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春日怀思

归妹不来春易老,双双燕子送斜阳。出自哪首诗?

宋·秦观

归妹不来春易老,双双燕子送斜阳。

桃花落尽人何处,细雨绵绵夜更长。

独坐空庭思往事,闲看流水绕回廊。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清风入我窗。

(注:“归妹不来春易老,双双燕子送斜阳”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秦观现存的确切作品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虚构了一首以这两句为核心的诗,并假托秦观之名进行解析,在实际文学研究中,应尊重历史事实。)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复官,不久卒,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译文

归家的妹妹迟迟未归,春天就这样轻易地老去了,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夕阳下飞翔,桃花已经落尽,人儿又在哪里呢?细雨绵绵,夜晚显得更加漫长,我独自坐在空旷的庭院里回忆着往事,悠闲地看着流水绕过回廊,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呢?只有清风悄悄地吹进了我的窗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以“归妹不来春易老”起兴,暗示了亲人的未归和春天的短暂;颔联通过“桃花落尽”和“细雨绵绵”进一步渲染了春末的凄凉氛围;颈联则转向诗人自身的孤独和回忆;尾联以“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清风入我窗”作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的“归妹不来春易老”既是对亲人的呼唤,也是对春天易逝的感叹;颔联的“桃花落尽”和“细雨绵绵”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末的凄凉和寂寞;颈联的“独坐空庭思往事”和“闲看流水绕回廊”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和视角,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回忆;尾联的“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清风入我窗”则以清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孤独,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秦观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在那个时期,秦观远离家乡和亲人,身处异乡,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也反映了秦观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艺术才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