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荒途行
唐·王昌龄
途荒人行少,马迹犹可寻。
落日孤城闭,秋风万木森。
寒沙连地起,远水入云深。
回首望乡路,空余泪满襟。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译文
荒凉的道路上行人稀少,但还可以寻找到马匹留下的足迹。
夕阳西下,孤城紧闭城门,秋风中万木萧瑟。
寒冷的沙地连绵不断,远处的河水仿佛深入云端。
回头望向故乡的路,只剩下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荒凉道路上孤独行进的场景,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荒凉和孤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途荒人行少,马迹犹可寻”开篇,直接点出了道路的荒凉和行人的稀少,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能够寻找到马匹留下的足迹,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也暗示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迷茫,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夕阳、孤城、秋风、万木、寒沙和远水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和孤寂,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回首望乡路,空余泪满襟”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王昌龄在贬谪途中或游历边疆时所作,在唐代,边疆地区常常战乱频繁,道路荒凉,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感到孤独和迷茫,作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是难以抑制的,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荒凉道路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荒凉和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